(1) 價值投資者:
他們依靠對公司財務表現的基礎分析找出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公司未來現金流的現值,這將在後面討論到)的股票。
這種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最早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大衛·多德(David Dodd)提出。由於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首席執行官兼主席沃倫,巴菲特(Warren E.Buffet t)的使用,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受到推崇。
(2)成長投資者
他們致力於尋找那些經營收益能夠保證公司內在價值迅速增長的公司。
著名投資者兼作家菲力浦·費雪(Phi1ip Fisher)在20世紀50年代最早採用這種價值投資戰略的變種。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80年代對其進行大膽的擴展。
(3)指數投資者
他們通過購買股票來複製一個大的市場細分,如標準普爾500。
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投資戰略對防守型投資者很有效。范格爾德基金創始人約翰,伯格(John Bogle)在20世紀80年代推廣了這種戰略。
(4)技術投資者
他們採用各種圖表來收集市場的行為,以此來顯示投資者預期是上升還是下降,市場趨勢如何,以及其他的“動力”指標。
這種戰略被《投資者商業日報》的創始人威廉·奧尼爾(william O’Ne)大力推崇並在20世紀90年代未被廣泛採用。
(5)組合投資者
他們確知自己能夠承受的投資風險水準,並通過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承擔這個風險水準。
這個理論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被提出,並在70年代被一群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所完善。70年代初,這種戰略由於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伯頓·麥基爾(Burton Malkiel)的名著《華爾街漫步》而開始流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