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領先的技術實力取勝,如台積電(233 0 ) ; 靠龐大的規模優勢取勝, 例如鴻海(2317 ) ;以最低成本取勝,例如日本的豐田汽車;有些是強大的品牌價值,例如美國的蘋果公司。總之,身為投資人,我們不必自己去建立護城河,我們只要能夠辨識誰擁有護城河、哪家公司護城河最大就可以了。既然如此,那麼投資人應該如何提升自己辨識護城河的能力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實際投入經營公司, 這樣一定會非常了解公司所處的產業,自然會比其他人更能夠辨識出業內誰的競爭力最強,也會更了解該如何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當然一般投資人不可能為了投資某家公司而自己跑去創業,
但我們可以假想自己就是所投資的公司的經營者, 這也就是業主型投資人的概念。投資人在投資一家公司的時候,是假想自己就是經營者,
去了解自己公司在業內的競爭力如何,該如何提升以至於增進獲利能力。唯有以此為出發點,
投資人才能清楚判斷公司在產業內的地位如何,獲利能力是否穩固,成長性如何. . .... 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